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时期欧洲建筑样式的一种,它始于12世纪晚期,终于16世纪初。最初于1220年在巴黎圣母院开始建设,直到15世纪,在欧洲各地都可以看到哥特式建筑。哥特式建筑不同于罗马式建筑和拜占庭式建筑,它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,使其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。
1. 尖拱形拱门
尖拱形拱门是哥特式建筑的标志之一。哥特式建筑最初是在罗曼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的,而罗曼式建筑使用半圆形的拱门。而哥特式建筑使用了一种更为尖锐的拱门,这样可以将大厅顶部的压力向下分散,从而把重量分配到柱子和墙壁之间。
2. 飞扶壁
飞扶壁即飞拱,是哥特式建筑的又一重要特点。飞扶壁采用开放的石制或木制结构来分散重量,从而减轻了高墙和大开间的压力。
3. 窗户
哥特式建筑使用了许多宏伟的窗户,使得建筑内部更亮丽。窗户常常是非常长的,宽度相对较窄。窗户的形状和风格在哥特式建筑中变化很多。在早期的哥特式建筑中,窗户有时采用圆形或方形,也有时采用钩曲形或六边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