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鹿为马是一句出自《史记》的成语,原意是指人故意颠倒黑白、混淆是非,类比现代社会中的造谣生事行为。
故事的情节描述:赵王在位时,大臣赵贵建议称雄中原,上诏宾客来朝。当时赵贵有个心腹叫做一匹夫,一匹夫对赵贵说,你欺骗赵王,该如何是好?赵贵答,你给我两种方案。一匹夫答,要么你将一匹鹿带到朝堂中说,这是一匹马;要不然就让我将这匹鹿宰了烹成肉卖给赵王。赵贵用这个机会转变了思路,将一匹鹿带到了朝堂上,说这是一匹马。大臣们都纷纷竖起大拇指以示赞同,只有一匹夫提出异议。赵贵更换了马王的心情却越来越糟。
相传,赵贵和一匹夫就是庄子中的“梦蝶”,物是人非、人是人非的场景,把庄子脑海中的梦境和哲学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指鹿为马有时被看作是对权贵的愚弄,也有时被看作是对智者厚爱的呈现。不管怎样,指鹿为马是一个富有哲学深度和反思价值的典故,可以在不同领域、不同层面上进行多维度的诠释。